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学,68一代的青春记忆

毫无疑问,80年代是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一代。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 60年代出生的我们一代,或许是理想失落和迷惑一代。因为,如果说50年代出生的是崇高理想或革命浪漫的一代的话,那70年代出生的就是现实或自然主义的一代,唯有在中间的60年代人,生长在高举着崇高理想又随即失落的年代。既不能也不像50年代人那样,雄赳赳地宣称自己虽然壮志未酬,但是“青春无悔”,也不能像70年代人那样敢于自由个性、追求自我。那到底这一代人的“我”在哪里?

“68一代”的成长岁月成为一种历史转折的印记,见证着这一群人的存在,而这代人则承担着历史的意义拼命地生长,成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一代。当代诗人马策说过:“每一代人都有历史完整性的企图,可又有哪一代人真正寻找到了所谓历史的完整性?而又有哪一代人放弃过宣称他们所处的时代不是大时代?——回忆的理由其实是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我们,你们和他们,人人都是怀乡的病人。怀乡是集体宿命。而回忆,是忧郁美学的一部分。”

当年那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勾起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如今虽然已经成为头顶日渐稀疏的中年之辈,相当部分都成了时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精英,或者说是中坚力量。其实,对这个阶段的人,梁实秋先生有非常生动的描述:“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你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

30年前我们曾怀想:“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山那时的水,那时祖国一定很美,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那时的春那时的秋,那时硕果令人心醉”,我们当年想象中的生活不知有多么的美好。曾经年轻的美妙梦想,如今也许有的“硕果令人心醉”,也有的早已烟消云散,但每每想起流逝的岁月,心头难免总会有些惆怅,可能那就是“忧郁美学”的一部分。

多年之后,人到中年,我常常觉得,感情是不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漠?感动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少?现在的生活为什么总少了一些感动?生命里为什么缺失了一些激情?岁月的流逝,可以让人淡忘走过的路程和历经的事情,但不管如何,昔日大学里留下的青春印迹却永远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