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朋满圈的点赞时代,你为什么被人绝交?

朋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且,从当下的情势看来,它宽泛得很没节操。亲戚、同学、同事、生意合作伙伴,凡此种种都属于可以准确命名的人际定位,但朋友变成了一种模糊处理的关系,听起来亲密,实际上虚无,若即若离。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朋友分为两种,一种叫情境型朋友,另一种叫价值观朋友。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搞清楚,原来自己庞大的“朋友圈”中还有这样的区隔。 前者,通常是因为随机社交而结识的人际关系,比如同学,同事等等,被分到一个班级,被安排到一个部门,没有选择地必须产生交集;后者,属于因为拥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取向或者共同认同一个群体利益而变得亲密的关系。当然,前者当中经过筛选,会产生出后者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口中的“朋友”都来自于前者,但往往我们都在潜意识里,把所有情境型朋友天然当做了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伙伴。一直以来,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交往着。在现实中喝酒撸串,岁月静好。直到有一天,被微信朋友圈搞得三观尽毁。

情境型朋友其实不是朋友,只是我们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必要的社交,而价值观朋友才是所谓的“知己”,不能因为前者泛滥,后者难觅,我们就自动把情感都寄托于那些只是因为随机聚合而达成的交集上。

这是一个点赞之交的时代。很多人批评这个时代的虚拟化让我们的人际关系趋向冷漠,我倒是觉得这个时代更具有筛选友谊、去伪存真的功能。让情境型朋友之间的点赞之交留在线上,让价值观朋友之间的互动留在线下,这不是更好吗?

作为群居型动物,大多数人都害怕孤独,认为朋友是抵抗孤独的最佳途径。所以,会刻意或者下意识地在手机上营造出“高朋满圈”的假象。但现实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朋友不断流失,或者说不断筛检的过程。儿时,能在一起玩弹珠就能成为不离不弃的朋友,现在呢?成年人,会自动因为社会地位、学识背景、三观倾向、甚至外貌来不自觉地区分敌友和亲疏,这并不是势利,而是我们的内心越完善成熟,我们对能分享自己内心的“朋友”的要求就会越苛刻。越长大越孤单,不只是一句矫情的歌词,而确实是真实的写照。

所以说,当你看到朋友圈里谁又和你意见不合,三观相冲,先别急于慨叹或者拉黑,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哪一种关系,属于“情境型交往”还是“价值观朋友”。如果是前者,你实在没必要大动干戈,如果是后者,那么这是一次检视自己的机会。

点赞时代,那些缺乏基本诚意,充满敷衍色彩的互动之外,总能留下一些真正志趣相投的朋友,哪怕在朋友圈戾气弥漫的时刻,你们也会轻易穿过硝烟,达成暗语般的默契,你有这样的朋友可以相处,何必在意那些撕逼和争议?或者,有谁有幸能体验到更高级一些的人际关系,你们对一件事秉承不同的看法,但彼此仍能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表达权,这是一种更加美妙的体验,它代表着一种更加深层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当你拥有这样的朋友,朋友圈中的一切点赞和拉黑都将变得云淡风轻。

我们应该成熟一些,友谊的归友谊,社交的归社交。点赞时代会把这两者透视得更加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得明白,成长就是愈发依赖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过程,独立的意义不过如此。别把朋友当做你完全的依靠和情感支撑。只有你自己能为自己雪中送炭,其他人最多只帮你锦上添花。看淡朋友圈的无数桃心和拉黑,让自己强大,学会对社交呵呵,懂得对友谊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