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是在家人,不是出家人,依戒律不能直答。所以将星云大师的开示复制如下,同参、共悟。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一天,我要和各位讲的是──“佛教的财富观”。  一.佛教的财富观

说到财富,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希望、所喜欢的,但是,财富对于每一个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在佛经里面有一段记载说:

有一天,法院法官升堂的时候,有一条狗来向法官告状,法官觉得很奇怪──“狗子为什么要来告状呢?”

狗子说:“法官大人!我因为在外面行走很久,肚子饿了,我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想要向那家人要一点饭来吃。我也遵守狗子的礼节规矩,向那人要饭吃,而那人不但不给我饭吃,反而打我。”

法官一听:“咦!狗子要吃,还有规矩吗?狗子你说,有什么规矩?”

狗子说:“我们狗子向人要饭吃,有一定的规矩,我们前面的两只腿,可以趴进屋门内,但是后面的两条腿和尾巴必须要在门外,不可以进入门内。我是以这样子的狗的规矩来要饭的,他们为什么要打我呢?”

法官听了以后就说:“把那个人找来,我要询问这件事情。”打狗的人经法官一问,坦白的招认,因此罪名也就确定了。

法官问狗子道:“你希望用什么方法来处罚这个打你的人呢?”

狗子回答说:“请法官大人罚他做个大富翁!”

法官听了哈哈大笑道:“你叫我处罚他做个大富翁,不是倒给他讨了便宜吗?”

狗子说道:“报告法官大人!我这个狗子,过去生中就是一个大富翁,因为我为富不仁,愚痴、贪婪、凶恶,不肯喜舍,所以死了以后,堕入畜生道中受种种的苦难,吃人的剩菜剩饭,替人守门,给人棍打脚踢,非常的痛苦,所以我要求法官判罚他将来也做个大富翁。”

我们刚才说财富很好,是大家所喜欢的,但是财富对某些为富不仁的人又是不好的。我们放眼看今日的社会,有很多人是“富有的穷人”,但也有少部份是“贫穷的富人”。既然富有,为什么又说他贫穷呢?

(一)最富的穷人

有很多富有的人,有钱不会用,有钱用到不好的地方,甚至有钱不肯用,如此,虽然有钱,也不就是和穷人一样吗?

佛经中,有一个善生长者,有一天,他得到了世间上最希有、最宝贵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长者就对人宣布说:“我要把这宝贵的东西,赠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有很多贫穷的人就要来向他要这个金盒子,但是这一个人来要,善生长者就说:“你不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那一个人来要,善生长者又说:“你不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

大家就奇怪了──“你是没有真心要把这个金色盒子送给人?”

善生长者就说:“我这个金色盒子要送给世间上最贫穷的人,谁是最贫穷的人呢?我告诉你们,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的国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

这个消息慢慢的传到波斯匿王那里去,波斯匿王非常的不高兴:

“哼!我是一国之君,怎么可以说我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呢?去!去把善生长者找来!”

波斯匿王把善生长者带到收藏珍宝的库房里,就问善生长者说: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善生长者说:“这是收藏黄金的金库。”

“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那是收藏银子的银库。”

“那是什么地方呢?”

“那是珍藏珍珠的宝库。”

波斯匿王大声责问道:“你既然知道我有金库、银库……,这么多的财宝,你怎么可以在外面散布谣言,说我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呢?”

我们要知道,在善生长者的心中,认为波斯匿王虽然有钱,而不会照顾社会大众,不知道做一些福利人群的事业,虽然有钱而却不会用,这不就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吗?

…………

(二)最穷的富人

世间上有很多“富有而贫穷的人”,世间上也有许多“贫穷而富有的人”。像古代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临死前,他的弟子问他:“老师!你还有什么遗言呢?”苏格拉底突然想起:“啊!我还欠人家一只鸡,还没有还他。”

你看!一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到临死之前,连一只鸡也没力量还人,可是他是否真正的贫穷呢?苏格拉底的智慧,几千年来仍然影响着这个世间上的人,所以说,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他是不穷的,是贫穷中最富有的人。

我们佛教中的弘一大师,一条毛巾,他一用就是十年以上,已经破烂了,他的朋友夏丏尊见到时,不忍心,就说:“我买一条新的毛巾送给你吧!”

弘一大师回答说:“不用!这一条还很好用呢!”

像弘一大师,他不是贫穷,实在说,他的富有──在精神上的富有,是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的。

像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不要以为他贫穷,实在说他是很富有的。

像佛陀的弟子大迦叶,放弃庄严堂皇的精舍不住,在坟墓洞穴里,在山林水边间,作种种修行,他是过不起丰富的生活吗?不是!他精神上的富有,已不需要物质上虚伪的享受。

(三)宿因与现缘

有时,财富,在能用是共通的,但是在所有上就有分别了。例如这一栋高楼是你建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所有的,不过下雨时,刮风时,我避避风,躲躲雨,在你的屋檐门口站一站、用一用,这总可以吧。这些树木花草,虽然是你栽的,是你有的,不是我的,不过我闻一下,看一下,心里想一想“好青喔!”虽然这花不是我所有,但我闻一闻,看一看总可以的。电视机是你的,你在看,我在旁边也沾沾光,我也看一看,虽然这电视机不是我所有的,但是我看一看,总可以吧。所以世间上的许多财富,虽然都是别人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共同享用。

农夫种田,所种的收成,当然是供应大家生活吃用的,但是小麻雀也去吃一点,这也不要紧,虽然不是要给它吃的,但是它终于吃了一点。所以这个世间,所有是个别的,但享用有时是能共通的。对世间我们不一定事事物物都非要有所有权不可,只要我们能够共同享用,那也就很幸福了。

(五)用钱与藏钱

过去有一个人储蓄了很多的黄金砖块,由于储蓄了很多,就藏在家里的地底下,一藏就藏了三十多年,却一直都没有去用过。这三十年中,虽然他都没去用过,但是他有时去看一看就欢喜了。

有一天,这些金砖给人偷去了,那时他伤心得死去活来。旁边有人问他说:“你这些金砖藏在那边几十年了,你有没有用过它呢?”

“没有!”

那个人就说:“你既然没有用过,那不要紧,我去拿几块砖头,用纸包起来,藏在同一个地方,你可以常常去看,把它当作金砖藏在那里,这不是一样可以欢喜吗?又何必这么伤心呢?”

所以,世间上所有的金钱都不是我们的,佛经说是五家共有的,金钱要用了才是自己的。聚敛,做一个守财奴,终不是一个善于处理金钱的人。

(六)福报与现缘

有的人看这个世间上有人很有钱,就说:“啊!你好有福报啊!”有的人,也自以为自己很有福报,但是光有福报是不可依靠的,福报固然要紧,但还必需要有现世缘,现世的这个“缘”,才是最要紧的。

银行里的存款再多,没有再继续存款,终会有用完的一日。所以在佛经方面,说明现世缘的重要,有一个很好的譬喻:

有一个男人自以为很有福气,祖先留给他的家产很多,所以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连吃饭也必需要太太来喂他,他才愿意吃。

有一天太太要回娘家,要一个星期以后才能回来,但想到他先生连吃饭都不会,怎么办呢?

经过一番考虑,她做了一个大米糕,套在他先生的颈上,心想你饿的时候,只要张开口就可以吃到,我一个星期后就回来了,这样大概就不会被饿死吧!

这个太太就这样的回娘家去了,但过了一个星期以后回来,发现他的丈夫已经饿死几天了!

为什么他先生会饿死呢?因为这个大米糕套在他的颈上,在他嘴前吃得到的,第一天就全部把它吃光了,但是剩下在嘴旁的,由于必须再用手去拨一下才吃得到,他就懒得用手去拿来吃,所以就这样给饿死了。因此光是有福报,而现世缘不够,还是不能享受这个福报。

以上我说了佛教对财富的看法,做了一些比喻之后,以下我再详细的把佛教对财富的各种看法,一一的向各位介绍。

二.非法的财富

财富,佛教是许可的,但非法的财富,佛教就不许可了。什么是非法的财富呢?就是这一种财富,在国法是承认的,而佛法是认为不可以的。如:赌场、酒家、屠宰场、渔猎……,在国法里是准许有这些营业,聚财致富,但站在佛法慈悲济世的本怀,这是怎么样都不可以的。另外有的财富佛法认为可以,但国法认为不可以。宋朝的永明延寿禅师,他为了放生,把国库的金钱都拿来用,虽然放生是可以,但擅用国库钱财是违反国法,也是不可以的。

以非法而致富的钱财有十种,这是我们不可以取的。

(一)窃取他物

如小偷、窃盗、顺手牵羊,或捡到的东西不还人。凡有主的东西,不得到物主同意,就私自据为己有,这都是窃取他物,虽然拥有了财富,也是不合法的财富。

(二)违法贪污

违法贪污所得到的,是不合法的财富。像现在有很多使用不合法的手段,如走私、贿赂、漏税,各种违法贪污的所得,这是非法的财富。

(三)抵赖债物

像经济犯罪、恶性倒闭、标了会一走了之,开了支票不兑现、违反票据法,这种抵赖债务,没有信用,是非法的财富。

(四)吞没寄存

人家寄存在我们这里的东西、钱财,把它没收了。像前不久的名人萧孟能、李敖两人打官司,不就是为吞没寄存而引起的吗?佛光山有孤儿院,有个父亲年老了将小孩带来给我们抚养,他有房产,银行又有存款,他委托朋友“等我的孩子长大时要交给他”,但是小孩子的父亲死时,他的朋友就把财物都吞没,等到小孩较为长大要去讨的时候,却怎么都不肯还他。

(五)欺罔共财

例如大家合伙股东作生意,赚了钱,应该将所得的利益,由大家平均来分配,但是有的人却大部占为己有,而少部份才分给人。像兄弟姊妹分家,祖先的产业应当大家平均分配,但是就有人自私,只希望自己多分一些,其他兄弟姊妹少分一些。

(六)因便侵占

像假公济私,为了自己的方便,挪用公款,公家的东西,占为己有;还有假报出差旅费,购买物品向商人索取回扣,多报佣金等,这些都是非法的财富。

(七)借势苟得

仗着自己的势力,苟且获得的财富,都是非法的财富。像一些不好的公务员,别人来办事就故意找人麻烦,刁难对方,给人不方便,逼他送红包才肯为他把事办好,这就是借势苟得。还有像许多恐吓、敲诈、勒索等,这些都是叫借势苟得。

(八)经营非法

像现在私造菸酒,或者贩卖吗啡、速赐康、强力胶,或经营地下药厂等都是非法的。

(九)诈骗投机

有关诈骗投机,我在报纸上看过一段故事;但我说这一段话,并不是特意要指某一行业的人而说的,如果说了,有人与这行业相同的,请不要见怪,因为每一种行业的人都有好有坏。

据说:天堂和地狱中间只隔了一道墙,有一天,台风把这一道墙吹倒了,天堂的玉皇大帝,和地狱的阎罗王非常着急,如果这一道墙一倒,这天堂里的人跑进了地狱,地狱的人跑进了天堂,乱了起来,那怎么办呢?所以双方研究,赶快推选出一些代表来,计划再把这道墙筑起来。研究的结果,天堂和地狱各推出三个代表。第一个代表是银行家,因为要建筑这座墙,必需要财源;第二个代表是建筑师,因为筑墙是一项工程,必须由工程专家来建;第三个代表是律师,因为建这座墙,建好了以后,要研究这座墙的所有权,天堂和地狱各占多少?

地狱中的阎罗王早就派出了三个代表,而天堂里的玉皇大帝,却久久派不出代表来,阎罗王等得生气了,打电话给玉皇大帝:“你再不派出代表来,以后天堂与地狱混乱的后果,你可要负责!”

玉皇大帝非常抱歉的说:“不是我不派出代表来,实在告诉你,我天堂里面找来找去没有这三种人才。因为银行家是专门剥削人的钱财,他们是不会生在天堂的;建筑师偷工减料,那么多的罪过,不会生在天堂;而律师是专门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所以他们也不会生在天堂里的。”

当然,这只是一段笑话,银行家中的慈善家,工程师、建筑师、律师中的慈善家也是很多。其它行业的像类似银行家、工程师、律师一样营业行为的,也不能说没有,所以一些诈骗行为,营业所得的财富,都是非法的财富。

(十)赌博淫业

像赌场、舞厅、绿灯户,这些也都是非法的财富。

三.佛教发财的方法 

刚才说到,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以佛教里面的发财方法,我提出六点来说明,其中前三点是一般世间所共有的发财方法,后三点是佛教发财的方法。

(一)勤劳

“黄金随潮水流来,你也要提早把它捞起来。”所以财富都是落在勤劳人的手里。我们中国流传一个故事:老祖母去世了,交代儿女说,我们葡萄架里的地底下,埋了许多的黄金。他的儿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虽然黄金没找到,不过葡萄架上却结满了累累的果实。

(二)节俭

节俭可以得到财富。节俭也不是说,只光在金钱上的节俭,所以爱惜时间,你节俭时间,时间就是财富;不要滥用感情,感情要节俭,节俭了感情,就会拥有财富;你的生活上的物欲也要节俭,总之人生的福报是有限的,银行再多的存款,终有用尽的时候,留一点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

(三)宽厚

说话宽厚会获得财富,处心予人宽厚会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财富。我们交友宽厚,处世宽厚,所谓居心仁厚,就会获得富贵。“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不但是我们中国儒家做人处事的方法,也是佛教发财的方法。

(四)信心

佛光山在中国电视公司,每星期四下午十点十五分,有一个“信心门”的节目,开头就说“信心门里有无尽的宝藏”,你有信心,财富就在你的心里。不但对宗教的信仰要有信心,你对事业,对于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对于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退失信心。

(五)结缘

结缘是发财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讲几句话,就是语言的结缘;和人点头微笑,点头微笑也可以和人结缘;你不认识路,我带你去,和你结个缘;遇到了困难,我来帮你的忙,更是结了个缘。在这个世间上要有缘才能生存,有很多人他做事方便,是因为他结的缘很多。佛法,主要根本的佛法,宇宙万有所以存在,就是“因缘”的存在。我们要发财、要生存,“结缘”非常的重要。

(六)布施

或者你会怀疑布施既是给人,给人又怎能发财呢?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布施如播种,你不布施,怎么又能收成呢?佛教告诉我们,我们做功德就如种田,这块福田一个叫悲田,一个叫敬田。以慈悲心救济贫苦大众,这是叫做“悲田”,一种是对于长辈、师长、父母、国家,尽忠尽孝,这叫做“敬田”,在敬田、悲田里面播种都会有收成的。

佛教还说到“七圣财”,七圣财就是:信仰、精进、持戒、闻法、喜舍、智慧、惭愧,这就是圣人的财富。

我们这三天,为了给来此听闻佛法的大家,听了“佛教的财富观”,也能种一点福田,所以有人建议我们现场服务的法师,在大家听完解散以后,他们在门外向你们托钵,不一定多少,那个“钵”就是一块“田”,能多多少少放在里面,种一点福田,就能一收百、千收万,能长成无限的果实。因为你们种下去的种子,将来可以为大家做许多佛教慈善、文化、救济的事业。”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为乔达摩悉达多所创,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开国大典课文里,哪些句子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

1,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3,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4,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5,,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6,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7,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8,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9,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从上到下,分别是1动作2反应3动作4反应5动作6反应7动作8反应9动作。

感受是感受到毛主席与群众亲如一家,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与盛大。

我觉得我疯了 = =、特意去找了这篇文章来看= =、表示刚上大学,目前没有学语文= =、对于语文很多都生疏了= =、anyway,还是希望能帮到你吧当然,也希望你帮我我正在提升采纳率这里是百度ID:双子宁岸为您答题如果您觉得满意请采纳。

形容“心地宽广”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1.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3.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4.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5. 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防辐射眼镜有用吗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6.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7.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8.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9.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0.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

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

11.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2. 做一个君子要达到以下标准:第一,“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13. 人生苦短,给自己一个愉悦的心情,胸怀宽广的人才能永远快乐。

14. 楞严经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你要知道虚空在你心里就像一片云彩在虚空里一样。

15. 以患难时,心居安乐;以贫贱时,心居富贵;以屈局时,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

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张健。

以不测视无事,则无往而不安稳。

16.心胸开阔的人,能正确看待自身与他人差别。

不会自轻自贱盲目崇拜英雄和偶像把任何人都看得比自己优越;不会盲目自信无谓贬低他人;不因别人权力财富地位而愤愤不平。

17.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18. 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19. 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

20.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佛语中形容繁华世间

“红”是不是这个词佛教用语,真正的词汇中国文学。

它的意思是形容扬尘,或繁华的生活场景。

这句话也不是佛教用“幻灭”,但中国古代的作家,无为的道家性质的影响,后来隐居的学者厌倦官场虚幻的财富事业,向往田园生活的山区,和经常使用的词汇。

因此破灭是从烟雾似地富足的生活撤退到一个免费,简单,自然的森林或山区的生活环境。

佛教在中国常常被人误解,一般人常把逃避现实,隐居在大气中的山和归属于佛教信仰的现象和佛教徒的结果。

事实上,佛法,不说话的红,没有说话看破红尘,只是说用眼,耳,鼻,舌,身,意6相反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刘晨。

刘晨是外国领土,6个在境内,必须加上眼,耳,鼻,舌,第六意识的身体和心灵,以产生生理和心理现象。

心脏是外之交,正在感动刘晨境内,将在6造作的善恶,好坏的行为,等等,佛教这就要求制造业。

它可以造恶业,也可以创建好人缘:秋天造恶业,地狱,饿鬼,三恶道的野兽人;创造良好的人缘也出生的人,或生于天上,享受人天的奖励。

但不论个人或上涨的秋天,是苦难和亡的世界循环之中。

为了逃避,你必须认识刘晨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多变的。

“金刚”来形容它作为一个梦想,超现实主义,如泡,如影随行。

刘辰能悟透虚幻的世界,那一刻是免费的易用性。

如果身体和心灵在刘晨的世界,而不是刘晨世道,诱惑,他们不会玩的烦恼,被称为人民的解放。

可见,达摩被称为刘晨,是指环境头脑和身体。

当然,丰富和繁荣的事业,属于刘晨,退休自然的生活,也不离开刘晨,因此,禅宗有句俗话“大隐隐于市廛,小隐隐于山”。

这意味着心脏已经执行,对身体有线条,无论在什么环境中生活的,不舒服。

狂风,暴雨,恶兽,猛禽,蠕虫,或所谓穷山,恶水,泼妇,刁民鸟,会造成你的麻烦;如果心无挂碍,在宫中,世外桃源,生活在山洞里,木屋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分开走。

...

急要 读者、青年文摘、意林。

的好词好句好段、

雪可以大,风可以狂,心中有思念,我的冬天,不冷。

——《读者》 《有你,冬天不冷》他的骨骼是脆弱的,但他的灵魂是坚韧的。

——《读者》 《珍惜那致命的伤》当然,酒能添美,也能添丑,其关键在于人,而不在于酒。

——《读者》 《刚浇过水的花朵》它的躯体极尽扭曲,如同永不苏醒的醉汉,肆无忌惮地袒露着它的雄悍和孤寂。

它灰褐色的外表,像被榨干的兽皮,像抽象派画家笔下的杰作。

——《读者》《一棵树》印度还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贫穷的国度,这样一个贫穷国度的乞丐却仍坚守着他们的尊严。

乞丐们不会因为你没有零钱给他而在心里咒骂你。

他们从不抱怨上天给予他们的苦难,他们工作、学习,在闲暇时唱歌、喝酒,他们的心中,飘荡着茉莉花的清香。

印度人的生活,正如印度佛教复兴之父安贝卡所说:“即使你穷得只剩一件衣服,你也应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让自己穿起来有一种尊严。

——《读者》《穷人的茉莉花》一个人,真的爱过,无论结局如何,总会更真切地懂得人生,也便会有更深沉的感慨。

☆张爱玲曾经说过:“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三毛说:“爱情有若佛家的禅,不可说,一说就错。

”其实,爱就像是一杯圆满的苦茶,喝着难免会有满口的苦涩,但不久,就像有首歌唱的,你便能品尝到清雅的芳香。

而这香,或许,会伴你一生。

——《读者》《爱是一杯圆满的苦茶》青和消失不见之后,许飞还是喜欢去那片海。

天空蓝得透明,许飞一遍一遍地问自己要不要飞去榆林,可是她又不知道,飞与不飞,哪一种更幸福。

她是真的很想把那个彩色的海螺还给青和,那样就算他在无边的沙漠,也能听见海风吹过。

——《青年文摘》《也许飞》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只要生命还在,奇迹就在。

——《青年文摘》《谁能为生命预言》我伤害了你,你温暖了我。

—— 《青年文摘》 《彼此伤害 彼此温暖》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使人忘记爱情。

——《青年文摘》《时间使人忘记爱情》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青年文摘》《光阴》当安逸成为鸡肋,舍弃安逸不只是勇气,更是一种睿智。

——《意林》《为春天腾出双手》她只知道,这世界有一种爱,是一道用生命筑成的血墙。

——《意林》《爱的血墙》美丽不是长久的,它只会误人。

——《意林》《最深的感悟》淡淡的月光在水面上轻轻地闪烁,紫色的薰衣草开成一朵一朵,年复一年,岁复一岁。

——《意林》《相爱的蝴蝶》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

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

葱茏茂盛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

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榭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

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

秋收己顺利结束,挖马铃薯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

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

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酣然。

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意林》《草莓》

描写“布达拉宫”的诗词有哪些?

1、晨光照耀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古老的宫殿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2、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

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

3、在最接近天堂的西藏,有座雄伟的建筑,布达拉宫。

这是令无数人感到神秘,又无比向往的地方。

我爱你,布达拉宫。

4、句子:红色的布达拉宫耸立在以雪山蓝天为背景的绿草地上,我仿佛看到了神居住的地方。

5、 句子: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诗《布达拉宫》 现在我才知道,谁是王。

谁的头顶上飘着云朵,窗户开在天上,门坎也在天上。

双脚的海拔高过三千米。

现在我才知道,谁的皮。

不是白玉、白金,也不是白银,而是一身寻常白泥灰 现在我才知道,它离我很远又很近,远得就像前世的一个人,近得就像佛前一盏灯 现在我才知道,它名叫布达拉宫,却不是布达拉,它只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朵云,一阵风 我转过身去,它就没有了踪影……...

求一篇泰戈尔《新月集》中的名篇,除了《金色花》《告别》《榕树》...

一、作者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近代著名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在诗歌、戏剧、小说、哲学、政治及音乐绘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作。

他的全部作品构成印度文艺复兴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的一个重要历史侧面,对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艺运动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1961年5月7日,泰戈尔诞生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商人兼地主家庭,属波罗门种性。

加尔各答当时是印度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所。

泰戈尔的家庭在加尔各答知识界颇有影响。

祖父、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兼学者,兄弟姐妹中有许多人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均有成就。

泰戈尔的少年时代在一个充满知识、智慧和理想的氛围中度过,领受了印度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文明的熏陶。

泰戈尔自幼喜欢诵读《吠陀》和《奥义书》中的诗歌,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

他曾几度进入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刻板的学校生活、粗暴的教育方式,使他恐怖而厌恶。

他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业,而是在家中接受父兄的教育。

家里为他请了家庭教师,讲授梵语经典、文学艺术。

他经常参加家庭文艺演出会。

此外,他还从村妇、石匠、帮工和农夫那儿,聆听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

这样,他从小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八岁开始写诗,17岁发表叙事诗《诗人的故事》,并协助二哥办《婆罗多》杂志。

1878年,泰戈尔遵照父兄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以便回国后做一名律师或文职官员。

但他的诗人气质促使他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经过西方文明洗礼的泰戈尔回到祖国,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不久,他跟随父亲和哥哥旅游屯印度北方,接触社会,欣赏瑰丽的自然风光。

1884年,他参加“梵社”并任秘书。

历时20年。

当时他与保守民族主义者兼大作家般给姆•查特吉在杂志上展开了关于印度社会理想的辩论。

这时期是作家创作上的探索阶段。

在著名的抒情诗《晚歌》(1882)和《晨歌》(1883)中,畅饮着青春之酒的泰戈尔,纵情地抒发青春的欢乐,描述甜蜜的情恋和绚丽的大自然。

1886年发表的《新月集》洋溢着纯朴的母爱和儿童天真烂漫的幻想。

由于这部诗集的问世,泰戈尔被誉为“儿童诗人”。

总之,这时期泰戈尔的诗宛如一泓清泉,湿润了枯寂的印度大地,开创了一代新诗风。

当时印度正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英国殖民主义者既在经济上对印度进行掠夺,又从文化上对印度加以渗透。

作为殖民地的爱国知识分子,泰戈尔敏锐地意识到印度应该在协调东西方文化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

他说:“在印度,当我们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化西方文明中永恒的东西时,我们将处于协调两个伟大世界的地位。

”从此,泰戈尔或者在加尔各答协助父亲从事社会改良运动,或者在乡下的庄园里积极探索农民问题。

1890年,他应父亲的请求,接管了家族的产业,定居在流经家园附近的帕德玛河的一条船上。

他经常泛舟河上,到处飘流,饱览了湖光山色,广泛地接触了乡村社会,目睹了农民的艰辛痛苦的生活以及英国殖民当局的专横暴戾。

残酷的现实震动了诗人的心弦,他对地主剥削制度开始进行抨击,对殖民当局表示愤概。

1898年,他挺身而出,撰文抨击殖民当局对民族激进派领袖提拉克的迫害,并怒斥对孟加拉的分裂政策。

1894年,他担任孟加拉文学协会副主席。

泰戈尔这时期的创作是丰富多彩的,诗作达九卷之多,其中包括优秀诗篇《云使》。

1894年,他写了著名诗篇《两亩地》,1900年,他在民间故事基础上写了《故事诗》,这是最为印度人民传诵的诗篇,是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

这段时期最重要的创作是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他那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摩诃摩耶》等许多作品,都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1901年,他离开舍利达家园,抱着改造社会的目的,投身到教育改革中。

他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儿童教育实验。

在他呕心沥血的培育下,这所学校在1921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英国推行孟加拉分裂政策,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诗人闻讯后,毅然离开乡村,来到加拉加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

他慷慨陈词,发表演说,抵制英货,领导示威游行,并创作了不少激动人心的爱国歌曲。

不过这时他的思想十分矛盾,他既主张与殖民主义作斗争,又幻想通过宗教、教育和道德手段来实现民族自治,反对暴力斗争。

但是,泰戈尔仍是随着时代步伐而前进,没有安于象牙塔里的生活。

当1919年英国殖民者在阿姆里察屠杀手无寸铁的印度人民,迫使印度人民奋起反抗,掀起了第二次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时,泰戈尔马上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支持群众斗争。

这时期是泰戈尔一生创作的最辉煌时期。

尽管泰戈尔的世界观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但在文学上仍提供了大量反映民族独立运动的作品。

如191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戈拉》,虽则是描写19世纪70、80年代的印度社会生活,实则展示了20世纪早期社会及其时代特征。

这部史诗般的小说描述了印度激进的民族主义者、...

散文 父亲的微笑 林清玄

与父亲夜谈——林清玄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

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 他说:“就在我们睡的这张床下,冬天有许多蛇爬进来盘着冬眠,半夜起来小便,都要踞着脚才不会踩到蛇。

” 父亲告诉我:“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气。

” 那一夜,我和父亲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醒来后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和父亲单独谈超过一小时的话,更不要说睡在一起了。

在我们的父母亲那一代,由于他们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中国传统和日本教育使他们变得严肃,不善于表达感情,往往使我们有代沟,不能互相了解和亲近。

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这一代的父母较能和子女亲近了,却因为事情更繁忙,时间更少了。

从高中时代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我时常怀念起那与父亲秉烛夜谈的情景,可惜父亲已经过世,我再也不会有那种幸福了。

我们应该时常珍惜与父母、与子女亲近的时间,因为好时光稍纵即逝!

求《人类思想的足迹》的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人类思想的足迹》中的一篇文章,是周国平的《面对苦难四题》。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

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它告诉我:什么是苦难,应该用一种尊严的方式去面对苦难,我们不应该把苦难当作人生旅程中不应该存在的,苦难并不是那么可悲,相反往往交织着幸福。

周国平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面对苦难》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

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以三个小标题标出。

它的特点不是追求分析论证的层层相扣,而是采用诗一般跳跃的思维,充满哲理意味的句子,以及具象性的阐发来直接点明思考的主题。

第一句便开门见山点明主旨:“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

接下来,便对“苦难”进行定义,并以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进而指出:“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

这就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道出了苦难的普遍性。

唯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去思考。

从写作的角度看,这一部分侧重于立论。

人的一生,总会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

没错,谁都得学着面对人生的苦难。

逃避不了的现实,就要学着坦然面对。

苦难之于人生,既然无法改变,不如想着怎么去解决。

苦难的价值,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你觉得有意义,你就会坦然,你觉得黯然,苦难就无限扩大。

学会怎么样去面对,与其说是一种做法,不如说是一种心态。

这个过程,方向远比你的努力重要:看不看得开,决定了你的前路!作者先将苦难和人格联系起来,指出“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

虽然苦难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甚至有的苦难可以将一切价值毁掉,即便如此,我们仍应以尊严的方式采承受苦难,就如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唱起了《欢乐颂》。

因此,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类的一项巨大成就,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还是整个人性的高贵的尊严。

接下来,文章又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中的苦难和大自然降之于人类的各种苦难。

的确,在许多苦难特别是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脆弱的。

因而人类的反抗注定要失败,然而人类未必就因此倒下。

在大自然,在神的面前,人类仍然有自己的尊严。

所以,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

因为“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

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

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多数时候,我们生活在外部世界上,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

可是,当我们遭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我们忙碌的身子一下子停了下来。

灾难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

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的眼光。

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作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处。

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

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和逆境。

困境和逆境当然一点儿也不温馨,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入彻悟。

我无意赞美形形色色的英雄、圣徒、冒险家和苦行僧,可是,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了。

领悟悲剧也须有深刻的心灵,人生的险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

有的人一生接连遭到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

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

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其间的区别远远超过欢乐与痛苦的不同。

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帐本上没有支出。

这种人尽管敏感,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在他眼里,现实生活中的祸福得失已经降为次要的东西,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了补偿。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赌场上输掉的,却在他描写赌徒心理的小说中极其辉煌地赢了回来。

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

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

我相信人有素质的差异。

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素质大致规定了一个人承受苦难的限度,在此限度内,苦难的锤炼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则会把人击碎。

这个限度对幸运同样适用。

素质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难,也能承受大幸运,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兼毁于两者。

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文章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所有资料圆 明 园 史 介 绍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

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

盛期圆明园 北京西北郊一带具有山、泉、湖、沼之胜,历来是封建帝王及亲贵显宦缔构行宫苑园之所。

至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社会经济有显著发展、国库充盈,清帝为了追求"宁神受福"的园居生活,从而在这一带兴起了空前规模的园林建设局面。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已初具规模。

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

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

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

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

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右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时,园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诸如澹怀堂、含经堂、玉玲珑馆、思永斋、海岳开襟、得全阁、流香渚、法慧寺、宝相寺、爱山楼、转湘帆、丛芳榭等。

其后又相继建成茜园和小有天园。

而该园东部诸景(映清斋、如园、鉴园、狮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规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干亩。

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200座。

绮春园: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

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

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

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

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 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

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

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

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

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

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

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

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

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

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

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

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

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